2008-03-19

養生之道--相由心生,病由相生,與病共存

「人不可有病」!人最好不要有病!做醫師的最能瞭解患者的痛苦。有病不分輕重,小至酸痛,大至重病,其苦都是一樣的。是知:病之於人,乃人生四大苦(生、老、病、死)之中,最會折磨人的,甚至數十年之久,不得解脫,其苦也可知。但是「人不可無病」是上天的意思,人若不生病,則易生怠慢,不知警惕,甚至危害社會。佛家所說的「臭皮囊」的人身,有的很早就出問題,有的年紀很大了還是很健康。究其原因,不外乎先天與後天的因素。先天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及一些罕見的疾病,就是醫學進步的今天,有些還是讓醫師束手無策。至於先天體質上的遺傳,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則在中、老年的時候引發出其合併症。所謂後天的因素,就是高血壓、糖尿病的沒有認真治療,每天暴飲暴食、導致肥胖、血糖過高、血脂肪過高、加上精神壓力、抽菸過多、不運動,最後引起許多疾病。最明顯的就是動脈硬化。動脈硬化嚴重在腦部,則引起中風;嚴重在心臟的血管(冠狀動脈),則引起冠狀動脈心臟病,輕者為狹心病,進一步則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有的合併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而死亡;嚴重在腎臟則引發腎血管性高血壓或腎機能不全,最後有的變成尿毒症而須要長期洗腎;嚴重在眼睛則引起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患者引起視力障礙最為常見;嚴重在四肢血管,則引起四肢循環不良,甚至需要截肢,亦多見於糖尿病患者及吸重菸者。人到了中、老年時,毛病不外乎動脈硬化所引起的一些毛病,另外就是高血壓、糖尿病、肺部氣管的變化,以及逐年增加的惡性腫瘤的疾病。究其原因,乃是一般人平時不在意,不保養,不治療而讓疾病提早生成的緣故。那麼平常如何保養預防呢?實際上病是無中生有的,可用「相由心生,病由相生」來解釋,「相由心生」一般的解釋是「心好,面相就會好」這是表面的相,另一方面是身體裡的相,它是指細胞裡面的DNA的一些排列及組織,相有所變化,就會影響細胞的變化,什麼地方特別有變化,則那個地方就會生病。心裡的不平靜,煩惱、焦慮、想去做壞事、甚至失眠,就會改變體內的相。從莊子的無情論所云「人若有情(即心情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就會內傷其身」導致上述所說的DNA的變化而成疾病,所以病是由長年有所變化的相而產生的。既然大家都會生病就要早期去察覺,從平時的身體檢查,可測知有無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肺氣腫、胃腸疾病、甚至狹心症等毛病,並加以長期治療。台灣話用「破病」來形容一個人生病住院了,我認為最為貼切。一個人有病在身,就如身負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樣地危險,隨時可引發爆破而受傷甚至致命。同樣地,如果能夠小心翼翼地不去弄破身上的疾病,則可減少破病的痛苦及危險,也可延長壽命,這就是「與病共存」的智慧。老子認為三分之ㄧ的人因體質差而不能長壽,三分之ㄧ的人因體質好而可長壽,還有三分之一的人本可長壽而不能長壽,其原因在於把自己處於危險之地的緣故,例如經過有戰爭或有虎豹的地方,就會導致不必要的傷亡。同樣地,在醫藥這麼發達的今天,許多人還是不遵醫囑服藥,在寒冷的冬天,不吃藥就出去運動,本來有高血壓的,其血壓更高而發生腦中風,輕者半身不遂,重則腦出血而死亡;有狹心病的人就會引發胸痛,甚至急性心肌梗塞,幸運的可及時送醫急救,撿回一條老命,有一半的患者不幸當場倒地不起而死亡;有過心肌梗塞的病人,因卻心機受損,長期有心臟衰竭及心律不整而在路上倒地猝死。有肺氣腫的人,因感冒而氣喘或導致肺炎;有胃及十二指腸胃潰瘍者發生胃腸出血。有病是可怕的,破病則更可怕。所以有病的人不但要避免不利於自己病情的時間與地方,平常一定要心平氣和。為什麼修心養性的人,不容易得病,也不容易破病,醫學上是有根據的,是可解釋的。蓋修心養性可使身體裡的交感神經活動(Sympathetic Nervous activation)不亢進,如果過度亢進,體內的catecholamine(兒苯酚胺)就會增加。catecholamine會使心跳加速、心肌肥厚、血壓增高、心律不整。而早上起床後4~6小時這段時間最為危險,因此時catecholamine較為亢進, 如果病人有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且最近患有失眠、焦慮、過度疲勞則易猝死。最近有德國學者認為一大早出去跑歩運動反不如睡回籠覺對身體來得好,正可以印證上述潛在的危險因素是如何的可怕。所以 “恬淡寡欲的心”,比較不會引起體內「相」的變化而致病,如果有病就要以逆來順受的心情來與病共存,則一樣可以延年益壽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