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0

明朝歸有光幼時上學想偷懶

中學時,讀到歸有光《先妣事略》一文深受感動。歸有光描寫他死去的母親的一些事情,內心充滿了傷感與懷念。文中有一段特別讓我感動,至今仍然不能忘懷。《有光七歲,與從兄有嘉入學;每陰風細雨,從兄輒留,有光意戀戀,不得留也。中夜覺寢,促有光暗誦孝經;即熟讀,無一字齟齬,乃喜》(意思是:歸有光七歲時與堂兄有嘉一起上學,每次遇到有風有雨的天氣,堂兄就留在家裡不上學,他本人也想偷懶不去,但是母親不允許,有時半夜睡醒,還要起來背誦《孝經》中的文章到無一字錯誤,母親才高興)。
歸有光(1506~1571)是明朝嘉靖四十四年的進士,時稱震川先生。有光為當時的大文學家,獨尊史記與唐宋諸家文集,文風以清淡為主,影響學子甚深。清朝大文學家姚鼐評論說:「於不要緊之處,說不要緊之語,卻自風神疏淡,是於太史公(即司馬遷)有深會處。」清朝方苞、姚鼐都遵從他的文風,成為清代有名的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嗚呼!一個人從小有賢父母的教導是最幸運的。人都有懶惰的性格,端賴及早有人能糾正之。歸有光從小聰明,賴母親的督促,九歲時就能做文章,弱冠就通達五經、三史,終成有明一代的大文學家。年輕人,是否悟到其中的道理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