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6

恨不相逢未嫁時


中國科舉制度始於隋唐。自隋文帝楊堅開科取士,至宋朝科舉乃大放光明,為全國士子出仕的唯一途徑。舉人進京參加考試,經會試殿試(皇帝主持)後,分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多人,賜「進士出身」。三甲則賜「同進士出身」共錄取三百人左右。

在唐代考進士,不像以後宋朝直接考試再殿試,而是士人都先去拜訪有名氣的文人或官員,呈上自己的文章希望他們能在文壇上廣為宣傳一下,增加自己的聲望,對進士的錄取有幫助,叫做「行卷」。例如,唐朝有名的詩人白居易(772-846)也這樣做過。白居易十六歲時,到京城長安求仕,他去拜謁名士顧況並呈上自己的詩作。其中一首詩《賦得古原草送別》詩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顧況一眼看到白居易的名字,就開玩笑說「長安居。大不易(京城米貴,居亦弗易)」。當他讀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大加讚賞,改口說居住沒有問題,並到處向人推薦。同時期的張籍(768-830),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進士,曾任水部員外郎,故稱張水部,是當時有名的詩人。是時有文士朱慶餘( 797~)就去拜見張籍,並呈上他的近作「近試上張水部」,詩曰「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朱慶餘在考試(拜公婆)前,先問張籍(夫婿),自己的文章(化妝)如何?朱慶餘為唐敬宗寶曆二年的進士(826),層官至秘書省的校書郎。當時平盧淄青(山東)節度使李師古、李師道兄弟有意延攬張籍為他工作,張籍不想去,又不敢得罪他,乃寫出這首名詩《節婦吟》,詩曰「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表示將留在京師效力皇帝,很婉轉地拒絕李師古。

現在,這首詩常被女子用來婉謝另一男子的求愛。君遲來一步而羅敷已有夫,我與夫婿誓擬同生死(表示堅貞之意),只好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