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0

樂聖 貝多芬

(貝多芬二百三十七週年誕辰紀念)
貝多芬,一七七O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德國波昂,十七日受洗。他的全名為路得維希‧范‧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他是荷蘭的後裔,與祖父同名。祖父為宮廷樂師兼樂長,父親為男高音。一般姓氏前面有Van(讀:范)者,多為荷蘭人,但不是貴族,德國人姓氏有Von(讀:馮)者,則為貴族或望族。其父寄望貝多芬長大能夠出人頭地,所以貝多芬自小時候就受到極嚴厲的音樂訓練,他八歲即登台演奏且有報酬。貝多芬曾受過莫札特(W. A. Mozart, 1756-1791)的讚賞,但來不及受到指導,以後隨海頓(J. Haydn, 1732-1809)學習了一些時候。貝多芬年青時即為著名鋼琴演奏家與作曲家。貝多芬的友人白蒂娜Bettina Brentano夫人安排德國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öthe, 1749-1832)與他相識。兩位當時德國最偉大的天才在1812年7月19日~23日於Teplitz白蒂娜的別墅見面。六十三歲的歌德對貝多芬的初步印象為:「我還沒有看到比貝多芬更具活力、誠摯和自我中心的藝術家。」這兩位名人互相欣賞、互相尊敬,但是他們的處事態度則完全不同。貝多芬自視甚高,不向權勢低頭;歌德則為人圓通,樂於與權貴接近。如果遇到王后及公爵等顯貴時,歌德則在這群人經過時向他們鞠躬,而貝多芬會筆直朝貴族走去,僅稍微致意一下而已;他們相互間的看法如下:貝多芬說「宮廷太適合歌德了,但並不適合詩人」;歌德說「貝多芬他的才華令我驚異,不幸的是他具有狂妄不羈的性格,他不完全錯在誤認這世界是可憎的,而在他無法以他的態度使這世界更為舒適,他是可原諒的,也是可憐憫的。」從此兩人互不來往,歌德甚至以後不再聽貝多芬的音樂。
貝多芬一生做了許多樂曲,其中常被演奏的為九首交響曲、五首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一首小提琴協奏曲(Violin Concerto)及很多首奏鳴曲(Sonata)。貝多芬第一號交響曲在20歲即完成。第三號為『英雄交響曲』(Eroica)作於1804年,本是想獻給當時法國執政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的,但聽到拿破崙稱帝時,即憤而改為『為紀念一位偉人而作』,可見貝多芬是崇拜英雄而鄙視專制獨裁者的。第五號『命運交響曲』中以『命運在敲門了』(So pocht das Schickzal an die Pforte),闡述悲傷中有歡樂,絕望處勝利萌然而生的道理,可見他是樂觀進取、絕不向命運低頭的。第六號的『田園交響曲』(Pastoral),顯示他愛好自然,他曾說『我愛樹木甚於人們』。至於第九號交響曲又稱為『大合唱交響曲』(“Choral” Symphony)則為最著名的交響曲。其中第四樂章特別加入大合唱。緣於貝多芬年青時對德國名詩人席勒( Johann Friedrich von Schiller, 1759-1805)的詩作『歡樂頌』(Ode an die Freude)非常地愛好,數十年來,一直想不出以何種方式表達此詩才好。最後終於以大合唱來完成它,成為音樂史上最偉大的創舉。貝多芬主張以博愛平等、四海之內皆兄弟看待人類,且相信在天上有造物者的存在,所以並非如外人所認為他是“無神論者”。
第九交響曲首演為1824年5月7日於維也納Kärntnertor劇院。實際上,他並沒有真正去指揮它,只坐在舞台一旁隨性地比劃。當晚指揮者為Michael Umlaut,女高音為Henriette Sontag,女低音為Caroline Unger。音樂結束時,全場起立鼓掌歡呼。貝多芬當時已全聾,乃由女低音恩格小姐引導他轉身接受歡呼。觀眾起立鼓掌、謝幕達五次之多。當時慣例,國王蒞臨劇場,觀眾起立鼓掌最多只有三次而已,所以警衛人員儘力阻止觀眾繼續歡呼鼓掌下去,據說貝多芬離開劇院時,深受感動。數年前的耶誕節,東京掀起一片狂熱,日本人還特地去學習德文以便唱出原文的快樂頌,可見其廣受喜愛,無分中西。1973年德國名指揮家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將『歡樂頌』重新編曲,並在歐盟議會中通過採用為歐盟的國歌。1989年柏林圍牆拆除(The dismantling of the Berlin Wall)時,美國名指揮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將『歡樂頌』改為《自由頌》(Ode an die Freiheit)or(Ode to freedom),於耶誕節演出蔚為盛事。此曲原稿,於2003年倫敦蘇士比(Sotheby’s)拍賣時,以三百三十萬美元售出,成為樂壇佳話。
貝多芬的音樂,如怒潮之洶湧澎湃,似春風之舒適宜人。全世界的音樂評論家都認為他的音樂真正所傳達的是去克服不幸及痛苦的一種無比的能力以及掙扎過後的一種沈靜及安詳。一八二六年冬,貝多芬患了肺炎,群醫束手無策,藥石罔效。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那天,這位造福全世界愛樂者的樂聖貝多芬終於在維也納的寓所與世長辭,享年五十七歲。
歌德
貝多芬嗚呼!唐詩三百首裡面,如果沒有李白、杜甫的詩,唐詩不可能如此地傳誦千年而不衰;同樣地,古典音樂中,如果沒有貝多芬的音樂,古典音樂一定失色不少,也不可能還擁有這麼多的愛樂者。貝多芬自是二百多年來最可敬愛的音樂家,其偉大的心地與成就,恐怕是後無來者,無人可比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