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處世,對物以「捨」最難,對人則以「恕」最難,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都想保有更多的東西,不用的東西尚且不想丟掉,把自己心愛的東西,送給人家則更難。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沒有缺失,但是對別人的缺失,卻很容易指出,所謂「嚴以責人,寬以待己」,很多人都有自大的毛病,自以為了不起,稍微學到一點東西便沾沾自喜,稍有成就就眼高於頂,不知謙虛,而且不能體諒別人。人之智慧雖相差不多,但是因教育與環境的不同,到底還是有智與愚、賢與不肖的分別,以自己的程度來要求別人,一定多多少少會失望。如果常以恕待人,一切事情就會比較圓滿了。
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當捨即捨,該恕即恕的話,就接近聖賢了。做不到的原因在於過分的自私與我執,如果一個人想像自己明日就會死掉的話,那還有什麼東西不能捨棄呢?同樣的道理,如果想像對方明日就會死去的話,那還有什麼不可寬恕的呢?金剛經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即是菩薩。」,「我相」就是對自己的身分、地位及財富感到了不起,「人相」就是對別人因其身分、地位及財富的不同而有差別的看待。我人兩相不知害了古今多少讀書人,一個人如果有此兩相在心裡作祟,所做的事業就難免自私,所用的人多以親信為主,而不能重用才德之士,這樣難免變成公器私用而終無偉大的成就,甚至拖垮一生的令名,實在可惜。一個人能夠儘量避免私心,就更容易做到捨與恕,也更能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這樣就能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國,這種處處以國家、社會及人民為重的人纔是真正的讀書人,也就是目前社會最需要的人。
2008-03-26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